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作动态 | 项目专区 | 资料下载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创新大赛作品和成果的通知

时间:2021-10-14 16:35 点击率:

学校各部门:
    中华职教社发布了 《关于举办第三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通知》(社发〔2021〕36号)(请见附件)。本次大赛参赛分中职组、 高职组和应用技术型本科组, 参赛作品包含非遗作品、 非遗教学成果和非遗教育特色院校。相关作品要求如下:
    一、 非遗作品
    1.参赛对象
    中职组: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生。 其中,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
    高职组:高职院校(含技师院校)在校生。 其中,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 四、 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应用技术型本科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职业技术大学(职教本科)在校生(不含研究生)。 其中,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的专科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每个参赛作品的作者限 5 名以内( 可包含 1 名校企合作申报人) ,限 2 名指导教师, 其中参赛作者必须是学生, 教师只能作为指导教师的身份参赛。大赛拟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参赛, 按对应
职业教育层次参加相应组别的比赛。2021 年应届毕业生视同为在校生。
    2.作品范围
    可包含非遗创新作品、 非遗技艺展示、 非遗文化表演等。
    3.参赛作品要求
   (1) 文化性
侧重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要设计载体, 可适当拓展。 作品应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地域特色, 原则上应遴选国家非遗项目参展。
   (
2) 创新性: 具有很好的创意, 技艺手法独特, 作品表现具有创新性。
   (
3) 实用性: 设计作品要考虑全面, 作品应具有观赏价值、 实用价值、 纪念意义等。
   (
4) 推广性: 职业院校强化研发、 设计、 生产等教学实践环节, 促进学生技能作品向企业产品及商品转化的典型教学模式展示,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4.作品数量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推荐本区域内参赛院校不超过 5 所, 每所参赛院校参赛作品不超过 4 件, 推荐本区域内原创非遗参赛作品不超过 20 件。

     二、 非遗教学成果
    1.申报对象: 各类院校教师或其校企合作申报人, 主持人必须为院校教师。
    2.申报形式: 以文字简介、 成果案例与佐证材料相结合方式报送。 简介字数不超过 3000 字, 佐证材料可以是图片及视频资料等实物作品(图片文件: 合计不超过 20M, PNG 格式; 视频文件: 合计不超过 200M, MP4 格式)。
    3.申报数量: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推荐的每所参赛院校限报 1 项非遗教学成果, 可校企合作联合申报, 联合申报单位限 3 家以内; 每项教学成果限报主持人1 名, 成员 15 人( 含主持人) ; 推荐本区域内总计不超过 5件非遗教学成果参赛。

    三、 非遗教育特色院校
    1.申报对象: 已经申报非遗作品赛项或非遗教学成果赛项的院校以本届参赛院校为主体, 可以包含往届参赛但未获评该奖项的院校。
    2.申报形式: 非遗教育特色院校项目以文字简介、 佐证材料相结合方式申报, 文字简介字数不超过 8000 字, 佐证材料包含教学案例、 办学特色、 教学成果、 作品展示、 成果转化情况等。
    3.申报数量: 每个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推荐的非遗教育特色院校不超过 5 所。
    请各部门广泛发动本部门的师生积极参加大赛作品和成果的征集,对我校有优势的项目要充分挖掘,如船模制作、绳结技艺、茶艺、龙舟运动等项目争取积极申报。申报材料请10月18日前发送到科研与产教融合处蔡宁老师收。

科研与产教融合处2021年10月14日


9.(10月20日前)社发〔2021〕36号 关于举办第三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通知.pdf

9.附件1:非遗作品申报表.docx

9.附件2:非遗教学成果申报表.docx

9.附件3:非遗教育特色院校申报书.docx